覺察的練習,是一輩子的吧
花落:關於孩子的想要與需要,學會取捨與尊重
https://www.parenting.com.tw/article/5089808
 


【覺察的練習,是一輩子的吧】
#想要與需要 #花落 #八字 #命理 

在親子天下看到這篇文章,想起小時候我也是「#很番」的那種,常常「#為了想要」新奇玩具,跟父母死哭到我整隻人就給人家直接躺在店門口幫人家拖地。(因此常被修理得很慘😔)

說來汗顏,我是長到很大才稍有「理財」觀念。上了大學(為了想更靠近漂亮學姊)在醫圖排班打工,有了微薄收入之後,才知道賺錢的辛苦,才開始「謹慎些」看待自己的支出。


作者「#花落」說,#其實在想要的當下,#都是很掙扎的。(好被同理喔,想要與需要之間,真的是這樣欸!)所以花落選擇了『時間』這個方案,刻意地將自己從那樣的誘惑中抽離出來,然後給自己一些空間與時間,重新思考。

PS1:我想,不只對事、對物,或許對人也需要這樣的緩衝吧,比如太容易對人萌生愛意...

PS2:最近批命結束後,被私:『想要與需要之間,如何取得平衡?』欸天啊這...這這問題嚇出我不少冷汗,如何平衡...恐怕我自己也做不到。(心得:業餘命師越來越難為R😭)

PS3:既然如此,我們就來一一探討吧。


◾以八字來看,五行(五運)很難維持平衡。因為你我皆受外在環境影響,我們每一個起心動念都是因,因此就有「內、外境」的拉扯。

「#想要」是財,「#需要」是印,當想要與需要之間失去平衡,通常會出現財剋印現象如下圖所示,也就是說「想要與需要之間」出現拉扯,有拉扯,就有掙扎。

想要與需要之間出現拉扯,財刻印


想要與需要之間失去了平衡(財刻印)#如何持平呢❓這是 #八字用神(所需元素)概念。


◾想要與需要之間失去平衡(財剋印),需要用『#官』、『#印』通關與補強。⬅這裡的意思是,人必須對自身行為或情緒、想法等等,懂得停下來。(學會冷靜、轉移注意力)

臨床心理師加加#吳家昀)在《張老師月刊2023年1月號第541期P18~21》提到自我覺察的重要性,她說覺察的先行條件包含「#抑制衝動」,我們必須懂得「停下來」,才有時間與心力冷靜地檢視現況。自我覺察與自我調節具有高度關聯,瞭解自己的狀態後,才能進一步調整。若在情緒當下沒有「#暫停」,而是衝動執行未經考量的想法與行為,很可能會發生後悔莫及的憾事,也難以做出最合適的調整或解方。


#懂得停下來,這個步驟很重要也是問題重要環節。若沒有這個步驟,很難有覺察,而後做出合適的調整。⬅所以花落選擇了『時間』這個方案,刻意地將自己從那樣的誘惑中抽離出來,然後給自己一些空間與時間,重新思考。

❶刻意將自己從誘惑中抽離,給自己空間與時間重新思考。這作法就是「#官生印」,刻意將自己抽離是官,緩一緩讓自己重新思考是印。

❷花落認為,#想要與需要的界線,唯有當我們的心定了,才能清楚地看見。這裡「#心定」應該是要我們看清自己原本的樣貌吧,比如認清自己的現況、條件等等。如同前段臨床心理師加加(吳家昀)所說,自我覺察與自我調節具有高度關聯,瞭解自己的狀態後(#印生比),才能進一步調整。然而在這之前要先有❶的步驟喔,我們必須懂得停下來,才有時間與心力冷靜地檢視現況。

❸文中花落也提到了「#對話」觀點。明確地表達「想要與需要之間的拉扯」就是八字的食傷。這自我對話過程,就是「#比劫生食傷」。


◾看清自己原本的樣貌、瞭解自己的狀態後,才能進一步調整。臨床心理師洪仲清在《#跟自己和好》書裡也是這麽說,他說,『了解自己愈多,就越能在情緒與靈性層面接納自己,不管自己喜歡或不喜歡。』他也說,『最有力量的自我表達,是基於對自己深厚的認識。』

🔗當我們對自己有了深刻的認清與接納,才有力氣「#承接」因為刻意從誘惑中抽離的不適感(官剋比劫),才能自我對話(比劫生食傷),清楚地看見欲求(想要)後的不同面向。

🔗當我們能夠清楚地看見欲求(想要)後的不同面向,通常這時我們的理性也回來啦,這樣的對話是需要的,這就是「#食傷生財」過程。

🔗別忘了!財也是理性喔。當我們有了足夠的理性,價值觀的建立(#財生官)就會相對容易些,任何決定(無論喜歡或不喜歡)就能漸漸地符合自己所需(#官生印),而形成了一路相生的正向循環圓 。如下圖所示

 

形成正向循環圓(一路相生)


總結來說,越快釐清現狀(❷印生比),越快能找到立基點站起來面對問題!然而說實在,自我覺察進而調整,不是容易的事。我想,覺察的練習,是一輩子的吧,不只是關於想要與需要。






歡迎來到黃瑞澄的命理天地
服務項目:八字批運、流年運勢、占卜、命名
https://h5439420.pixnet.net/blog/post/353229926

📧Mail:h5439420@hotmail.com
WeChat:Ruichen53 ; Line:ruichen53


arrow
arrow

    黃瑞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